Views: 0
作者:茜茜公主
说说我对茜茜的心路历程吧,少时看过她的电视剧,觉得她很美,灵儿和小龙女太惊艳了,可以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,但是这个时期,我对她的印象是仙女和演技好,对她的印象是角色带来的,但是对她本人的了解并不多。我觉得我是通过一些采访开始慢慢的有点了解她的。
茜茜十几岁的时候面对采访,她落落大方的对记者说“大家好,我是刘亦菲,我今年十五岁,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,但是我会演好我自己的这个角色王语嫣,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。”这个时候的菲,是比较自信、神采飞扬的,很勇敢的在镜头前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就如菲妈所说“她很有自己的想法,她很独立的。”茜茜和妈妈是朋友般的关系,妈妈很尊重她的想法,她能很勇敢的表达自己,从来不会在镜头前露怯,这点非常难得。以前中国式家长的教育很多时候是打压孩子,家长控制欲比较强,很少是鼓励孩子,尊重孩子的想法,在国内我从来没有在一个十几岁的明星身上见到那种意气风发,能够很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人,第一个是刘亦菲,第二个让我有这种感受的是谷爱凌。
我印象中最深刻的采访是她回应追朗朗的那段话,“其实我不太相信他爸会说,因为艺术家的家长应该起码也是半个艺术家,所以其实我觉得网上的东西真的不能全信了,有时候一些文章会比较不负责任,况且那时候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朗朗是谁,事情出了以后我知道他是国宝级的钢琴家,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我选男朋友的标准,弹钢琴和弹棉花的对我都没有太大的影响。”这段采访有理有据不卑不亢,有点幽默,回答的也很得体,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不得罪人,还给了对方台阶下。
十几岁的她说“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,首先要当演员呢,就要回到自己的国家,去了解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,才会更好的演好戏。希望能把中西方的文化做一个结合。”菲的采访粉很多,她不是空有美貌的花瓶,她十几岁时说的话,娱乐圈现在一堆三四十的都说不出来这么有深度的话。我觉得我最最喜欢她的点,是她一直有在读书在思考在努力钻研演技,观众们可以通过每一部作品,肉眼可见地看出来她的进步。
刘亦菲十几年没有演电视剧,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看过她的电影并不多,有很多都是二创剪辑,我去电影院看过的唯一一部电影是花木兰,我觉得非常骄傲,花木兰是迪士尼唯一的亚洲公主,我觉得她是最完美的花木兰。在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这么多黑花木兰的帖子,我觉得很可悲,明明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,却被饭圈诋毁,很心疼亦菲。
因为很多采访、角色剪辑,我觉得刘亦菲是一个非常有想法,言之有物,难得的有书卷气的演员,在浮躁的娱乐圈里,难得的肯吃苦、能够沉淀的演员。
真正让我开始更全面的了解亦菲的,是因为《梦华录》。《梦华录》里菲演技细腻自然,一下子就可以带动我的情绪,在梦华录出现之前,我很少看电视剧,基本都在看小说和动漫。所以当我看到《梦华录》非常惊艳,演技和台词都很戳我。让我没有想到的是,网上会有这么多断章取义的黑子。录子被黑的多惨,梦华录之前入坑的菲迷们都知道。明明剧刚开始播的时候都是好评,突然就开始黑剧黑演员,还有很多离谱的谣言,而那些谣言,在我看到刘亦菲的清澈的眼神时不攻自破,本质上就是一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罢了。《梦华录》时期,我越来越关注她,越了解越心疼她。并且在后来无意间通过一个菲迷知道了水家,真的很惊喜,有这样的“世外桃源”,大家都是真心喜爱茜茜的影迷朋友。
近期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《玫瑰的故事》。从《梦华录》到《去有风的地方》,我一直很希望她能够拿一个主流奖,因为我觉得她是非常有追求的演员,在演技上,刘亦菲有自己的野心,我希望她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,但是由于一些限制,对于刘亦菲本人而言是高难度挑战。在《玫瑰的故事》里,我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刘亦菲,黄亦玫是一个非常丰满的角色,和菲以往的角色都不一样,完全看不到任何以前角色的影子。我觉得许红豆和刘亦菲本身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,而黄亦玫和刘亦菲本人完全不一样。举个例子,我一直觉得菲很少演爆发力很强的戏,比如“你说的天下,连我和我爱的人都容不下,这样的天下,与我有什么关系啊”爆发力中带着些内敛、压抑。但是玫瑰爱的热烈,醉酒那场爆发力的戏很丰富,层层递进,没有一丝犹豫和压抑,这是完全的爆发,感染力很强。就凭这段戏,我觉得刘亦菲值得所有奖。通过《玫瑰的故事》,我不再在意她是否能拿到主流奖,因为在我看来,玫瑰的演技比有风更上了一个层次,在我心里她已经拿到奖了。我不再在意粉圈任何的粉粉黑黑,不再在意别人说她不好。因为别人再怎么说,映射的是他们的内心,而不是菲本身的样子,光在黑暗中会更耀眼。
最近我自己觉得有一件很对不起茜茜的事情,是玫瑰的直播,她有提到她遇到过渣男,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,完了,明天要上热搜了,可能又要被黑了。随即仔细一想,我被粉圈思维裹挟了,太小心翼翼了,甚至过度担忧。结合茜茜直播时说的话,“有些演员,他红的太快了,一下子就飘了,不好好演戏了,就会去研究比较渣的东西”她说的完全是对的啊,娱乐圈一些塌房的流量不就是这样吗?刘亦菲身为一个出道二十多年,刚出道就爆红,不仅没有飘,还勤勤恳恳的钻研演技的大前辈,她这么说有什么不对?她把我当作朋友一样,才会和我说这些,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茜茜了。她一直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而不是舆论想让她做的事情。面对这样的她,我第一反应居然是担心被黑,我感觉很羞愧,忘记了喜欢她的初衷,最开始我欣赏的就是她的采访啊。而且同一个直播里,她还说“我觉得现在演好戏,首先要做人,你必须是一个有人性的人,你必须是一个好的人格,你才有可能get到什么东西是爱,什么东西是情感。我觉得作为公众人物,作为受到大家喜爱的演员,首先是无愧于自己,无愧于大家,无愧于你的作品。首先是要做一个好人,你要是有一个道德底线的人,然后你才有机会做一个好演员。”我觉得茜茜真的很喜欢黄亦玫这个角色,并且会和我们分享她的感悟,她一直是在读书在思考的,才能不断地突破自己,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好作品。
从《梦华录》到《去有风的地方》,再到《玫瑰的故事》,连续三年三爆,这种现象是独一份的,看了十几遍梦华录,我认为梦华录里刘亦菲的演技堪称完美,我找不到任何缺点,而在《去有风的地方》里,许红豆前两集就贡献了教科书般的哭戏,贴近生活,完全就是打工人的样子,有风比录子更贴近生活,哭戏更多,并且每一场都不一样。说说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场哭戏吧,在一个夜晚,红豆一边强迫自己吃东西一边忍不住流泪,白天她是酒店经理,她一直在忍耐、压抑自己的情绪,她必须得先做好自己的工作,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可以哭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不是想哭就能哭,不是随便什么场合都可以崩溃的。只有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,实在憋不住了,她才可以放肆哭泣、并且第二天,当太阳升起的时候,她就又是许经理了,又得带上面具工作,把悲伤隐藏起来。而在陈南星的葬礼上,她不能表现的比南南父母还要难过,她没有立场,她必须强忍着难过,先去安慰中年丧女的叔叔阿姨,许红豆的眼底都是悲伤,她快碎了,她太想哭了,但是她的感情很克制,她必须替南南先宽慰父母。这段表演,没有一句台词,全靠眼神传递情绪,难过、压抑、克制、情感与理智的碰撞,我觉得她这里处理的非常细腻,一不小心会演成漠不关心,但是刘亦菲演的太能让人共情了,导致我重刷有风的时候,一边想跳过前两集,一边又想再看一遍,好好品味菲的哭戏,因为总是忍不住跟着红豆一起哭,哭的我头疼,我太纠结了。在我看来,我个人认为刘亦菲在《去有风的地方》里的演技是比梦华录要更好的,主要在于哭戏的多变性,一个演员能在两集,这么紧凑的时间里,演这么多场哭戏,并且每一场给观众带来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,完全没有同质化,这点非常难得。而且她能把一个社畜一个普通人,演的这么贴切,这是我没有想到的,在她以前演的一些电影里,也有算是比较普通人的角色,但是没有一部电影里有像有风一样很生活化的情节,所以我认为菲的演技,比以前更进步了。而《玫瑰的故事》里,我们见到了更多面更不一样的刘亦菲,从大学生到结婚生子、再到离婚,遇到灵魂伴侣,黄亦玫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,感情经历更加坎坷。
我在想,为什么刘亦菲能够在连续三年,三部完全不同题材的作品里,一次次的带给观众惊喜,正如她所说的,“你当然只要跟自己较劲就行了,因为你最高的标准全都是自己给的。你要说别人的标准,万一别人的标准不够高,或者说是什么,你必须要自己知道你想要什么。我始终相信我自己知道,确实最大的敌人和最好的朋友都是自己,所以就还是要挑战自己。”刘亦菲其实就是是在不断的挑战自己,突破自己,不断的尝试不同的角色,看多了她的的采访,从她十几岁到现在三十几岁,这二十年来,她一直是言行合一的,从来不会去立人设或者说一些心灵鸡汤,她说过的话,她就会努力的去做到。
黑子什么时候才会明白,很多仙粉喜欢她的原因,从来都不是外表,一个人的外表确实是一件很片面的事情,对我而言,我喜欢的更多的是她身上的难能可贵,作为一个未成年时期爆红,红了二十几年的人,她竟然不骄不躁,也不会去捯饬演戏以外的事情,而是勤勤恳恳的钻研演技,打磨自己。在她接不到好资源的时候,每一部电影,都尽力做到最好。菲比较低调,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子里,她一定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,如果不是长期的训练和坚持运动,光靠短时间的努力,花木兰的体能训练不可能通过的。她受伤了,也不会到处宣扬,就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了。 我对茜茜现在的期待就是希望她健康,好好保养身体,希望她的颈椎病最好不要复发,每天吃好喝好睡好,做她的影迷朋友,能够看到更多作品就好了。以前希望茜茜多进组,但是现在,我觉得自己的心思也放缓了,刘亦菲演一部剧,投入太多了,一个沉浸式体验派演员,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角色里,体会着角色的喜怒哀乐、爱恨情仇,这是很累的,所以她需要时间来调整、休养,一个演员如果扎戏的话,是演不好戏的,刘亦菲有自己的节奏,我相信她的眼光,所以菲迷们好好期待,敬候佳音就好了。